![大众资讯网](upload/logo/53.png)
相信大家对“毒教材”都还有印象,就是学生们的课本插图存在不良导向,容易带偏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,有些教材甚至因此重新制作插图。
本以为此类情况不会再次出现,谁能想到,在最不可能出现问题的语文试卷上,再次出现了问题。
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反映,成都市新都区初三年级的一诊语文卷子,有一篇阅读理解,标题为《杜鹃花落》的文章,公然粉饰、美化日军侵华。
该文讲述的主要内容大致是这样的:一名日军大佐的儿子来看望他,结果被我军抓获了,日本大佐为了报仇就展开攻击,结果其儿子被炮轰致死,日军大佐找到儿子时,吐了一口鲜血在儿子身上,作者形容像杜鹃一样花开。
我看了一下这篇阅读理解,文章是以日军的角度进行描写,不乏夸赞日军的内容,甚至用杜鹃花比喻日军大佐儿子的死亡,将八路军称为“仇人”,把日军描写的无比英勇,却丑化、贬低我们自己的队伍。
虽然文章没有提及事情发生的年月,可能内容也是虚构的,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,文章是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进行创作,只是,写文章的作者站在了日军那边。
在那个时期,日军大举侵略我中华大地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为了不做亡国奴,为了民族独立,无数中华儿女、仁人志士拼死抵抗,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,终于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军,正是这些英雄不怕牺牲,英勇战斗,才让我们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,英雄们的英勇事迹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可是,成都市新都区初三年级的一诊语文卷子,却公然出现美化日军,丑化自己抗日队伍的内容,真的是骇人听闻,说是挑衅我们自己的感情都不为过。
文章的内容,已经让人感到气愤,阅读理解的题目,就更加让人无语了,比如第10小题,文中的宝贝儿子“从来不干预军事,只为到这里看老父亲一眼”,如此遭遇,令人心生惋惜吗?
不禁让人想问,语文试卷出现这样的阅读理解和题目,到底有什么目的?想灌输什么内容?文章的这位父亲是日本军人,打的是我们中国人,难道还要我们同情吗?
一份语文试卷能够出现在学生面前,中间需要经历多次审核和把关,公开粉饰日军的内容都能通过,很难用疏忽来解释,似乎有更深的用意,试图以此来影响学生们对日军侵华的认知,继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。
此事在网上发酵之后,当地的学校急忙把卷子都收起来并烧掉,发帖的网友认为是心虚,试图销毁证据。但美化日军的做法,已经伤害了我们的感情,官方都毫不手软。
“新都发布”的情况通报,指出新都区初三年级语文测试中,现代文阅读材料造成不良影响,对相关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予以停职,后续还将根据调查结果,依据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。
我觉得,官方出手是很及时,打击了公然歪曲历史的人。
但仅仅只是处理教研员及区教科院院长是不够的,写这篇文章的作者,是在进行文化渗透,同样不可原谅。
这篇阅读理解文章的作者,试卷中写的是李佳前,他是谁呢?已经有人扒出了其底细,原来,李佳前是河南省汤阴县文星中学校长,中小学高级教师,安阳市阴雨学科带头人,汤阴县第三届十大名校长之一。
谁能想到,这样一位中学校长,居然写出这种美化日军、丑化抗日队伍的内容,也不知道他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,是否会对学生输出类似的内容,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却没发现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样的人,怎么配当校长,何谈教书育人?
语文试卷对学生的意义,不仅仅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内容。
但现在出现这种粉饰日军侵华的内容,很可能就会带偏学生们的认知和判断。
这无疑是在公然挑衅,也是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,作为一名中国人,写出这种歪曲历史的文章,教研员还将这样的文章当做学生考试的题目,让人触目惊心。
教育乃国之根本,不容侵蚀,我们想培养有责任心和爱国心的一代,就必须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义感。
历史就是历史,不可能被轻易抹去和遗忘,也不容歪曲,作为一名有良知、有正义感的中国人,看到有人美化日军的暴行,我们都应该站出来呵斥并制止。
尊重历史,才能赢得未来,作为中国人更要牢记历史才不会被人带偏。
我觉得,语文试卷出现《杜鹃花落》这样的阅读理解题目,不仅要追问教研员的责任,追问文章作者的目的,也要思考一下,试卷这么重要的东西,为何审核人员层层失守,可能已经不能用渎职来形容。
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,我们没有商量和妥协的余地,只有及时指正并惩罚相关人员,我们的才能确保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。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孩子的教育没有小事,尤其是重要的教材和试卷,不然,我们对不起那些牺牲的先烈。
信息源:青蜂侠、新都发布